CUSTOMER SERVICE 客户服务
以案说险 | 冒充公职人员诈骗频发,这些防范要点请牢记 2025.02.07 8206
一、案例简介
王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的电话,对方准确无误地报出了王女士的姓名、身份证号、家庭住址,并语气严肃地称王女士的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冒用,涉及一起重大洗钱案件,要求她配合调查,不然将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。为了自证清白,对方要求王女士将名下所有资金转到指定的“安全账户”进行清查,待调查结束后会如数返还。王女士听闻自己牵涉案件,顿时惊慌失措,在对方步步紧逼下,未仔细思考便按照要求将银行卡里的10万元积蓄转到了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。转账完成后,王女士越想越不对劲,拨打当地公安局电话核实,才发现自己遭遇了诈骗,而此时资金已难以追回。

二、案例分析
本案中,诈骗分子冒充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,利用人们对公职人员的信任和敬畏心理,让受害者在心理上产生巨大压力,从而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。同时,他们编造受害者涉及重大洗钱案件的谎言,引发受害者的恐慌情绪,使其在慌乱中无暇思考,只能听从指令。最后,利用受害者急于自证清白的心理要求其将钱财转入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,这是诈骗分子获取钱财的关键步骤。

三、风险提示
核实身份真实性:接到自称公职人员的电话,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。可拨打当地相关部门公开的办公电话,切勿轻信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,以防落入陷阱。
保持冷静理智:面对此类涉及案件等重大事项的电话,要保持冷静,不要被对方制造的恐慌情绪左右。公职人员执行公务一般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等操作,遇到此类情况应第一时间想到可能是诈骗。
绝不转账汇款:任何情况下,都不要向陌生账户或所谓“安全账户”转账汇款。公检法等机关不会设立此类账户,一旦涉及转账要求,基本可判定为诈骗。
学习防骗知识:平时多关注各类诈骗案例和防骗知识,增强自身防范意识,提高识别诈骗手段的能力,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。